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方涛
成年后,鲟鱼总会逆流而上,穿越三千公里的激流,回到出生的那片水域。没有谁逼迫它们,但它们就是会回去。也许是因为,生命不该只是日复一日的觅食与游荡,总该有些更重要的东西:比如溯流而上的挑战,比如回到起点的执着。
出生于重庆的邱兵与鲟鱼有着极其相似的足迹——早年,他闯荡世界和返乡都必须经过长江,从重庆坐船顺长江而下到上海读大学;如今他虽已是个“地球人”,但重庆仍然是他的精神原乡,他生命中的淡水池塘,也是他历尽艰辛、长途跋涉之后,依然魂牵梦萦的地方。
张渝民曾是一名船长,年过六旬的他患了肺癌,仇人马爷得知后,拿出100万现金给他治病。人在命运面前虽然无力,但人与人之间的江湖义气却让人动容。
父亲是一名警察,正统、革命、节俭、不懂得变通。如今父亲已90多岁高龄,日益衰老,但作者漂泊半生,终于发现,父亲才是脚下的土地。
老何,人称何雷锋,他人如其名,热烈、真诚、勇敢、乐于助人。2022年的一天,被封禁的老何为了去长江游泳,不幸坠楼身亡。
老领导患了阿尔茨海默病,报业辉煌时期的他与作者相处的那些回忆,令人潜然泪下……《鲟鱼》中收录8篇故事,是人最本质最真实的情谊流露,也是最有力量的作品。
展开剩余58%《鲟鱼》邱兵著 中信出版社
在邱兵看来,鲟鱼洄游目的不明的状态,像极了我们的人生:我们曾像鲟鱼奋不顾身跃出水面,为了自己心中的梦;像永远推着石头上山的西西弗,虽然到头来可能一无所获。但哪怕是再渺小的人生,再烂的生活,都值得过,因为在名为时间的河流里认真地活着,关乎存在的意义。
邱兵觉得,自己的人生是以十年来划分的。在《文汇报》做记者,创办《东方早报》,后来创办《澎湃新闻》、做梨视频,都差不多是十年。在《文汇报》做记者的时期,可以说是纸媒的“黄金时代”。邱兵这一代媒体人,通过自身的努力,深刻参与了全民的新闻记忆,也通过自己服务的媒体,赢得了体面和尊重,在这个过程中,他们也领略了媒体行业薪火相传的内在精神,在《亲爱的小孩》里,他记录了自己和退休的老总编之间的谈话:“你们身上的某些东西,在我身上生根发芽,事实上我已经知道应该选择怎样的生活,至于结局是怎么样,该是怎样就怎样吧。”
邱兵
鲟鱼本可以一辈子待在入海口,一辈子待在舒适圈里,再也不挪窝。(就像现在很多人一样)但它们没有这么做。毕竟——正如邱兵所写,“一动不动的生命有个什么鸟意思呢?”
邱兵是鲟鱼,我们亦是鲟鱼。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人,都是鲟鱼。
发布于:浙江省富成配资-配资天眼官网-配资10倍的公司-2023十大正规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